重慶長壽區在全國各地建立糧油基地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重慶市長壽區正由糧食產區向銷區轉變,2011年,該區對外采購玉米達11萬噸,豆粕 3000噸。為保障該區糧油市場需求,該區已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建立了玉米采購基地,在江蘇靖江紅蜻蜓植物油廠建立了豆粕采購基地,在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建立了稻谷長期采購基地,并通過云南開遠、大理國家糧食儲備庫打通了越南大米、玉米進入長壽市場的通道。同時還在重慶火車東站、長壽火車站、長壽港,重慶上橋國庫等地,建立了物流節點,保障糧油大批量、遠距離的運輸。
長壽區對于糧油結構調整是為了提高質量效益,轉變增長方式,建立合理的糧經結構比例,千方百計為農民增收開辟新的來源。根據之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出現階段性變化,調整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要注重:一、宏觀調控和市場取向的關系。調整糧食結構堅持以市場為取向進行品種結構、地區結構和質量結構的調整,使糧食的品種和質量適應國內、國外市場多樣化、優質化的需求。必須加強宏觀調控,防止和避免糧食生產大起大落、劇烈波動,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和結構的平衡,保持糧食市場的穩定。
二、糧食數量和質量的關系。目前糧食已告別短缺,基本實現糧食總量供求平衡,但供求結構失衡,同時以優質專用類糧食尤為短缺。這決定了調整糧食結構是在保持總產量穩定的同時,把糧食結構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上。
三、提高效益和農民增收的關系。就實質而言,就是變數量增長型為質量效益型。只有大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其有效途徑是改善品種結構和提高糧食質量,實現“兩高一優”。即提高質量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是調整糧食結構成功的關鍵。
四、加大力度和穩中求進的關系。加大糧食結構調整力度是進一步發展農業和糧食生產需要;但是必須始終尊重客觀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防止“一窩蜂”,避免違反客觀規律和脫離實際的盲目調整。
五、工作方法由注重行政命令轉為更多地運用經濟、引導和提供服務的方法處理同農民的關系。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radiant-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