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豆進口居高不下 糧食安全面臨挑戰
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中國和亞洲許多國家可謂“命運共同體”,區域糧食安全政策協調尤為重要。加強亞洲區域及國際協調等方面的合作,對于亞洲各國攜手共同應對糧食安全問題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中國的糧食安全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來解決,這一點一定不能動搖。糧食安全一直是個全球性問題。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60億,估計到2030年可能達到80億。總人口數量如此巨大,可糧食生產卻日益受到耕地數量減少、環境污染、土壤品質下降、水資源匱乏以及氣候劇烈變化等因素的制約,糧食生產、供給挑戰連連。值得一提的是,亞洲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韓長賦部長在演講中指出,受歷史、自然、經濟發展等條件制約,亞洲目前仍有5.6億人吃不飽肚子,占全球饑餓人口的近2/3.
我們把目光移回中國。我們是糧食生產大國,以占全球不足10%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2%的人口,并且自2004年起實現糧食生產“9連增”.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糧食自給率尚保持在95%以上的水平。如此驕人的成績卻不足以令國人沾沾自喜,因為我們還是個糧食消費大國。我們的糧食進口逐年大幅增加,當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大米和大麥等進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可以說,中國糧食生產供應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勢必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沖擊與影響。
民以食為天!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加上人口的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糧食的“剛需”是日漸增強的。然而,在諸如農村勞動力減少、人均耕地縮減、水資源日益缺乏、氣象災害頻發、農業污染加重、農業建設滯后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制約下,未來中國糧食生產持續增長的空間還能有多大呢?
糧食需求日趨加大,增產的瓶頸卻日益增多,缺口怎么辦?眼光朝外可不可以?雖然進口將是中國保證糧食供給的必然選擇,但國際市場可調節的數量并非無度,全球糧食供應量即使還有增加的空間,也畢竟還是有限的。
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中國和亞洲許多國家可謂“命運共同體”,區域糧食安全政策協調尤為重要。加強亞洲區域及國際協調等方面的合作,對于亞洲各國攜手共同應對糧食安全問題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同時,應當注意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與我國糧食生產的關聯和協調,還應當注重解決生態環境惡化、損失浪費等影響糧食生產的問題,更應當在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機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以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等方面下足功夫。
中國的糧食安全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來解決,這一點一定不能動搖。
我們也相信,此次博鰲亞洲論壇發出的糧食問題“聲音”,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加強國際糧食安全合作與區域糧食安全協作,特別是在農業國際政策機制、科技創新等方面尤為重要。
亞洲各國攜起手來,共同維護糧食安全必將更有力量,也會擁有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radiant-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