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半數化肥使用不合理造成糧食污染嚴重
國南方城市廣州近日查出在售的鎘超標毒大米,這是中國一系列食品安全丑聞中的最新一起。外媒說,毒大米事件為中國整頓食品鏈帶來更大壓力--甚至可能影響到毛澤東所看重的糧食自給自足的目標。
據路透社5月23日報道,一直以來,讓老百姓吃飽飯是共產黨維持合法統治的一個基礎。雖然國內需求不斷增加,同時史上最快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吞噬了大量耕地,但共產黨承諾中國的糧食自給率至少達到95%.
這就造成了糧食供應追求數量而非質量--即便這些糧食是產自被工業廢水和不適合人類飲用的水源嚴重污染的農田。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過去我們經常面臨糧食短缺,所以政府注重糧食供應的數量。”
但經過三聚氰胺毒牛奶、大米和蔬菜有毒重金屬含量超標等一系列丑聞后,食品安全正日益成為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增加進口食品的比例也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在作出生產外包--主要是外包給美國--的戰略決策后,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報道稱,雖然中國政府誓言要在主要的糧食供應上實現自給自足,但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2013年中國的大米和玉米進口將再創新高,小麥進口也逼近歷史最高紀錄。
地方政府在日前表示,廣州的質檢人員在抽檢中發現18個批次米及米制品中有8個批次鎘超標。廣州最后被迫公布鎘超標大米來自中國最大稻米產區--湖南。
湖南省環保部門官員尹麗輝向國家媒體表示,湖南的有色金屬開采給這個“大米之鄉”帶來了嚴重污染。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表示:“我們稱其為‘糧食與礦產復合產區'--主要是在同一個地區進行糧食生產和采礦。這是不合理的。但問題是中國人口眾多、土地稀缺,所以我們必須另辟蹊徑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環保部的一名官員在4月表示,從全國各地的土壤樣本中檢測出了至少可追溯至一個世紀前的重金屬殘留以及已禁止使用的農藥殘留。這或許表明在土壤污染問題上,農民和重工業都該受到譴責。
專家說,農村高達60%的化肥使用不當,造成食物鏈進一步受污染。一些地區的大米有毒物含量已經達到非常危險的程度。
報道稱,在農田和水供應面臨極大壓力的情況下,農業部官員開始質疑長期以來糧食自給自足的目標。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5月的一個論壇上說:“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適當地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產品,利于穩定國內的價格,對于進出口雙方都是有利的,因此應當更多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radiant-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