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糧食種植面積或存在虛假匯報
糧食種植面積是保障糧食產量的重要基礎。但《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福建糧食主產區南平市及其下轄的建甌市、建陽市、武夷山市等地調查了解到,有關部門在上報糧食種植面積時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核實、匯總,而是沿用歷史數據,造成與實際種植面積不符。
有關人士認為,近年來,受糧食成本和收益影響,部分種糧農民改種經濟作物,甚至存在拋荒現象,糧食實際種植面積已發生變化。有關部門應嚴格落實相關要求,摸清實際糧食種植面積,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良種種植面積竟高于種植總面積
據南平市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輝介紹,2010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為376.68萬畝,2011年的糧食播種面積為374.4萬畝,2012年的糧食播種面積為372.2萬畝。2013年的計劃播種面積為374萬畝。
記者實地采訪了解到,基層政府有關部門在工作中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對種糧面積進行實地核實,存在虛報現象,造成不同部門統計數據發生“打架”現象。
據南平市農業局和南平市財政局提供的數據,2012年,南平市水稻良種種植面積為305.5萬畝。而據南平市統計部門的數據,南平市水稻種植的總面積只有276.7萬畝。下轄各縣(市、區)也普遍存在水稻良種種植面積比水稻種植總面積多的現象,譬如武夷山市的水稻良種面積為28萬畝,而水稻總面積只有 25萬多畝。
王輝承認,農業部門上報的數據和統計部門上報的數據確實存在一些誤差。“糧食種植面積的核實主要是鄉鎮和村在做,市農業部門主要負責匯總。”
南平市下轄的建甌市農業局經管站站長詹承賢說,上報的糧食種植面積基本上都是按58萬畝左右。“從第一次搞糧食直補就一直是這些數據,根據歷史上的數據往上報的。”
但記者實地采訪看到,不少糧地被蔬菜種植所取代。在南平市下轄的水吉鎮和平村有一個“省級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區”,現在大片的種植蔬菜。“這一片有 1200畝,原來都是種糧的,從2010年起大規模種植蔬菜,2012年成為建陽市的菜籃子基地。”水吉鎮副鎮長余建生說,“這其中有500多畝一年四季種菜。”
種糧補貼與實際種糧面積不符
根據規定,國家各項種糧補貼主要是按照種糧面積進行發放,一方面在上報申請資金時要嚴格落實種植面積,另一方面在下發補貼資金時要按核定的種植面積發放給種植戶。
南平市財政局農業科科長鄭秋萍以農作物良種補貼舉例說,首先由農戶向村委會申報良種種植面積和品種,村委會登記、核實、公示后上報鄉鎮政府,鄉鎮政府匯總審核后上報縣農業、財政部門,設區市農業、財政部門將各縣上報的補貼面積和品種審核后,再上報省農業廳和財政廳。
鄭秋萍說,市財政部門也是根據各縣(市、區)匯總上來的數據進行上報,沒有細致的核實。
在建甌市,記者采訪了解到,2011年該市上報領取糧食直接補貼并審核通過的糧食播種面積為57.4萬多畝,但該市下撥糧食直接補貼資金的面積為53.2萬多畝。2012年上報的糧食播種面積為58萬多畝,下撥的糧食播種面積還是53.2萬多畝。
建甌市農業局副局長陳旺堯說,由于工作量太大,沒有辦法核實清楚。“這些年糧食種植每畝補貼標準在逐年提高,面積基本上都沒有動。”
陳旺堯承認,由于種經濟作物的效益更好,建甌市種菜的農戶很多,“種糧的地一年少一點”,但要統計起來,不好操作。
農作物良種種植面積也存在“家底不清”的問題。2012年,建甌市上報并審核通過的水稻良種種植面積為40.5萬畝,玉米良種種植面積為7.95萬畝,合計為48.45萬畝。但下撥的水稻和玉米良種面積為53.1萬多畝。
種糧面積“家底不清”成隱憂
建甌市徐墩鎮副鎮長謝煜森在談及糧食種植面積時說,“從改革開放以來就是這個數,沒變過。”同時,他也承認,由于糧價太低,人工成本等生產資料太貴,種糧沒有錢賺,不少農戶改種經濟作物。
建陽市水吉鎮也是福建的糧食重點產區。該鎮副鎮長余建生說,“種糧的面積基本是固定的,這么多年一直是這個數。下的任務是4萬畝,這么多年也沒有變過。”
但《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村民種糧意愿不高。村民陳光奴說,他有2畝多地,又租了8畝地,其中2畝地種桔子,其他地種花菜、芋子等蔬菜。“水稻就是種一點,夠自己吃。大家都不愛種水稻。只有不能種蔬菜、水果的地才種水稻。”
基層有關人員反映,由于人手有限,經費不足,全面調查清楚種糧實際面積很困難。上報的種植面積基本上是沿用的歷史數據。
糧食實際種植面積“家底不清”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隱患。福建農林大學有關專家認為,糧食產量主要依賴于種植面積和單產,根據國家農業部門和統計部門發布的信息,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糧食種植面積和單產同步增長是主要原因,其中糧食種植面積九年間無一減少。因此,層層上報的糧食播種面積虛報現象需引起重視。
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組織調研,制訂切實可行的辦法,組織人員,安排經費,對我國的糧食播種面積進行摸底調查,切實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radiant-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