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稻米產業面臨
進入2013年,兩件大事給原本脆弱的稻米產業帶來更為沉重的打擊。一是“鎘大米”事件的全面爆發;二是進口大米數量持續增加。春夏之際,本是稻米行業的市場淡季,受這兩件事情影響,稻米產業更是雪上加霜,價格走勢持續低迷,農戶售糧積極性下降,市場購銷不旺,米企大部分停產,貿易商持續觀望,整個產業鏈條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大米一時成為糧食圈子里的“熱點”.
重金屬污染嚴重,鎘大米流毒未息
2月份,網上開始流傳出廣東糧食集團從湖南采購的一批大米重金屬鎘超標嚴重,質檢部門從廣東糧食市場抽檢出不合格大米的事情,事件經過兩三個月的發酵,鎘超標大米擴散范圍越來越大,媒體爆料越來越多,追蹤污染源,土壤污染嚴重、肥料用量加大最終導致大米中鎘含量超標。鎘大米對湖南稻米產業帶來的打擊格外沉重,米廠大部分停工待產、企業訂單下滑、稻米滯銷嚴重,農民種植積極性大受打擊。
低價進口大米持續增加 市場沖擊效應持續放大
據海關數據統計,2013年1-4月我國大米進口量達到99.3萬噸,較上年同期大漲84.54%.主要進口國為越南、巴基斯坦和泰國等。照此進口速度測算,2013年我國大米進口量將超過300萬噸。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成為繼尼日利亞之后世界第二大大米進口國。除了海關進口之外,每年通過邊境貿易等方式輸入到國內的大米數量也在100萬噸以上。由于國內外大米價差較大,貿易商通過進口大米,然后跟國產大米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攙兌,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攙兌這一杠桿效應,大米終端市場流通數量增加,給原本寬松的市場增加更大的供給壓力。
從整個大米加工產業來看,跟油脂油料、面粉等加工業相比,大米加工業具有小而散的特點,企業數量眾多,但是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偏低。2013年“鎘大米”和進口大米對秈稻米市場的影響較大,并且這些影響在新季早秈稻上市前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微觀影響:
對秈米價格的影響--對低迷的市場雪上加霜。上半年,秈稻米市場整體處于消費淡季,再加上進口大米數量高漲,稻米價格整體穩中趨弱。“鎘大米”事件爆發后,湖南大米外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企業訂單數量下滑,米企出現大量停工,稻米價格走低,本來就低迷的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據中華糧網監測,6月初湖南中等普通早秈稻收購價2480元/噸,標一早秈米批發價3700元/噸;較“鎘大米”事件爆發前的2月底的價格分別下跌了120元/噸和100元/噸。
對農戶的影響--種糧積極性下降,雙改單現象突出,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拋荒。嚴重的土地污染,是大米鎘超標的主要原因。鎘米銷售受阻,米企收購意愿下降,嚴重打擊農戶種植積極性。雖然國家將2013年早秈稻的最低收購價從120元/百斤提高到132元/百斤,增幅高達10%;并且為了提高雙季稻的種植面積,減少早稻直播,中央財政在集中育秧技術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但這些政策依舊沒法阻止鎘大米事件給農戶帶來的影響。再加上生產成本增加等因素,湖南鎘污染地區稻谷“雙改單”現象突出,部分地區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甚至選擇耕地拋荒。
對米企的影響--訂單數量下滑,喪失銷區市場份額。“鎘大米”事件的持續發酵對我國南方大米市場造成了很大沖擊。尤其是對湖南、江西大米加工企業影響較大,廣東、福建等沿海銷區湘贛大米銷量直線下滑,紛紛取消來自湖南、江西等地的米企訂單。東北米趁虛而入,搶占大部分銷區市場份額。在湖南著名的蘭溪米市,80%以上的米企處于停工狀態,中小型米企首當其沖,受到的沖擊最大,大型米企也在逐步縮小生產規模,以銷定產,勉強維持。
宏觀影響:
對稻米產業發展的影響--米企或將迎來新一輪的行業洗牌。稻谷作為我國主要的口糧消費品種,波及范圍廣,由于門檻低,標準寬松,大米加工企業數量眾多,據2011年糧油加工業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大米加工企業數量為8519個,其中日產規模200噸以下的占據86.7%,中小型米企數量眾多。大米加工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45.6%,遠遠低于面粉加工業和食用油加工業。中小型米企規模小、技術相對比較落后,且為粗放型加工模式,稻米副產品加工利用水平低,遇到“鎘大米”事件的沖擊,抵抗風險能力低,企業毫無抵抗能力,破產關門或另謀出路。“鎘大米”事件是一個契機,淘汰落后的中小型米企,加快行業的整合兼并重組,延長產業鏈條建設,對稻米副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拓展新的利益源,增強企業競爭實力才是稻米產業發展的趨勢所在。
對國家糧食安全的影響--對糧食質量安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糧食安全就是能夠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買得到又買得起他們所需的基本食品。具體指標有三個:1、確保生產足夠數量的糧食;2、最大限度地穩定糧食供應;3、確保所有需要糧食的人都能獲得糧食。從這些指標上我們可以看出過去對糧食安全的要求更多地定位在數量安全上嗎,而忽視了對糧食質量的要求。基于此目的,為了生產更多的糧食,人民過度地依賴農藥化肥,最大程度地加強對土地資源的利用。鎘大米事件的爆發給我們的糧食生產敲響了警鐘,也對糧食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度生產、安全生產、加強法規制度建設,規范行業標準,加強對農藥化肥等農資使用標準的監管力度,加快水污染治理進度,從源頭上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國糧油儀器在線)部分新聞轉載自網絡,其目的是為給用戶分享傳遞更多知識信息,不代表贊同其文章的觀點內容,不對文章的 真實性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