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小麥價格華麗“逆轉”
“一個月前還在擔心今年小麥價格低、難出手,沒想到現在麥價呼呼往上走,真后悔麥子賣早了。”說這話的是溧水區和鳳鎮陳谷村種糧大戶陳小健。他今年種了600多畝小麥,總產45萬斤,6月初麥子剛收獲時,每斤收購價只有1元出點頭,但自從6月6日全省啟動每斤小麥最低收購價1.12元的托市政策之后,市場行情很快轉了向。“我的小麥最終以每斤1.13元價格出手,扣除農本和人工,凈賺12萬元。”
麥子去年難賣,今年逢麥就搶
六合區是我市小麥主產區,6月初以來,除了中儲糧和國有糧食收儲點以外,這里還聚集了七八家面粉加工企業的收購點。“競爭激烈得不得了,一家比一家出價高,簡直像搶似的!”烏石糧管所所長侯慶元說,去年麥子難賣,國家啟動小麥托市收購政策1個多月后,還陸續有農民來售糧,今年則是逢麥就搶。
南京糧食集團是全市最大國有糧食收購企業,今年收購小麥5.8萬噸,其中托市收購只有1.97萬噸,數量不到去年一半。記者從市糧食局獲悉,目前,小麥收購已進入尾聲,全市收購超過30萬噸,其中托市收購量只有4萬噸,是近幾年來最低的。
由于麥價持續走高,市場價已達每斤1.15-1.17元,比托市價高了3分至5分錢,托市收購政策僅僅執行10天左右就停止了。市糧食局儲備調控處處長周浩東介紹,托市收購政策設計的目的,就是給夏糧市場一根“定海神針”,現在市場價格已遠遠高出最低收購價,可以說托市收購的目的達到了,自然會停擺此項政策。
帶動農民增收3500萬元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今年麥價上漲,除了托市收購的兜底支撐作用外,還與去年10月持續到今年3月的“麥荒”有關。作為全市最大的面粉加工企業,江蘇海悅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角強說,去年夏收后小麥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加工企業觀望情緒濃厚,小麥實際成交價一直在國家最低收購價每斤1.02元上下浮動。到今年3月,多數面粉加工企業儲備用完,加上進口小麥價格高于國產小麥等因素,“加工企業購買欲望強烈,導致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出現搶小麥情況一點都不奇怪。”
糧食專家、南京財經大學教授李全根則從國際視角分析了小麥價格走勢。他說,去年小麥、玉米主要生產地美國、烏克蘭等地出現大面積旱情,造成糧食減產。今年上半年國際市場玉米、小麥價格上漲很快,目前每噸達2400元左右,比國產小麥價格高不少。禽流感影響解除后,國內養殖業復蘇,對飼料需求上升,紛紛選擇購買小麥作原料替代玉米,拉動了國內小麥需求。此外,我國生產和進口的玉米,很大一部分被用作生產乙醇汽油。上述多種因素疊加,促使當前小麥價格堅挺。
麥價堅挺,受益的是種糧農民,初步預計,今年全市小麥收購可帶動農民增收3500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中國糧油儀器在線)部分新聞轉載自網絡,其目的是為給用戶分享傳遞更多知識信息,不代表贊同其文章的觀點內容,不對文章的真實性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