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將繼續呈下跌態勢
中國糧油儀器網從聯合國糧農組織了解,日前該組織發布的8月全球食品價格平均指數再度下滑至201.8點,較去年8月同比下降5.1%,較今年7月環比下跌1.9%。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國際情報室研究員聶鳳英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今年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已連續4個月下降,主要是糧食價格大幅下跌,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全球食品價格還將弱勢運行,糧價將繼續呈下跌態勢。
根據糧農組織今年5月發布的《谷物供需情況簡介》,全球糧食產量大增的預期推動谷物價格走低,其價格指數自5月起開始持續下降,且跌幅呈逐漸擴大態勢。截至今年8月份,全球谷物價格平均指數已下跌至210.9點,較去年同期下降49.4點,環比下滑19%。縱然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的其他因素如乳制品、肉類和食糖價格指數分別提高2.2點至2.7點,也未能抵擋谷物價格指數跌幅大帶來的下行壓力。
眼下,美國預報玉米播種面積達到193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稻米產量持續增加,中東歐地區谷物生產國也相繼從旱災中得以恢復,這些有利因素都將助推2013年全球谷物產量強勁增長。糧農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谷物供需情況簡介》對谷物歷史性產量持樂觀態度,將產量預報上調至24.92億噸。9月2日,國際谷物理事會再一次將國際小麥產量預估從6.869億噸調高為6.906億噸,比去年的6.536億噸高5.7%,玉米產量預估則從9.424億噸調高為9.454億噸,比去年的8.603億噸高9.9%。
聶鳳英指出,今后一段時間糧價仍將弱勢運行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以來推動糧價大幅上漲的干旱因素正逐步弱化。2013—2014年度全球糧食生產將從上年度的災害氣候影響中逐步恢復,播種面積和單產將會大幅增加,這將從供應和市場預期兩方面對國際糧價產生抑制作用。
二是產需寬松抑制糧價上行。盡管美國中西部地區天氣高溫干燥,美國玉米產量仍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歐洲大部分國家、中亞和西亞小麥增產,特別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增幅較大。糧食產需關系由上年度的產不足需變為產大于需,庫存消費比上升,特別是玉米、大米產量明顯大于需求。糧食市場的這一產需寬松變化,將在較長時間內決定了國際糧價處于下行通道。
三是國際貿易形勢進一步打壓世界糧價。一些國家國內生產增加,糧食進口減少,與此同時,另一些國家糧食產量增加,出口競爭激烈,出口價格下降。例如東南亞尤其越南稻谷豐產,東南亞大米供應充裕,從而導致大米出口市場競爭激烈,國際市場大米價格弱勢運行。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radiant-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