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油檢測重點實驗室為糧油產品檢驗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糧油儀器網從糧油質檢機構獲悉,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在舟山設立國家糧油檢測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的設立將為舟山口岸快速增長進口糧油產品提供檢驗檢疫技術支撐。
國家糧油檢測重點實驗室,是在整合浙江檢驗檢疫局植檢實驗室和舟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檢實驗室的基礎上設立的,從籌建到驗收預計需要3年時間。目前,舟山檢驗檢疫局動植檢實驗室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其中,有28個檢測項目已通過國家認監委和英國FAPAS組織的能力驗證,22個項目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委員會認可。
據了解,每年有1000多萬噸糧油產品從舟山口岸入境。“實驗室的能力和水平不僅影響檢測結果的權威性,而且其檢測速度還直接關系到船舶的滯港時間。一艘5萬至10萬噸級貨船,國際上的滯港費每天在3萬至5萬美元。 ”舟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說,該實驗室的設立對舟山國際糧油集散中心建設以及舟山新區口岸形象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紛繁復雜,除了管理體制機制方面外,人們普遍認為,食品安全監管的科技含量低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如何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從而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山東省科技情報研究所自2011年就組織開展了《物聯網技術與山東省食品安全對策研究》,經過課題組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專家鑒定認為,該研究在國內同類研究中達到領先水平。
這項研究提出了應用物聯網技術進行食品供應鏈全過程監管的思路和措施,尤其站在一個省域的角度探討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建設與應用問題,是食品安全監管研究的一大創新。該研究論證了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應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可行性,為物聯網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深入研究和應用打下基礎;創造性提出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建設構想,為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創新尋找到突破口;設計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的應用過程;首次進行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山東省食品安全對策分析,并提出搞好總體規劃、統一標準規范、組織核心技術攻關、建設監管系統、建立科學監管體系等多項有針對性的具體對策建議。
該成果的進一步應用和推廣,對轉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方式、促進協同監管,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推動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創新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該研究項目獲得2013年山東軟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radiant-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