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兩型”社會需要怎樣科技保障
來源: http://www.radiant-cloud.com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5-01-31 閱讀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油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但從總體看,其整體技術水平仍然偏低,發展方式仍以粗放型為主,工藝設備陳舊、能源消耗高、產出效率低、資源利用率差、污染排放不達標、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經濟效益低下、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問題仍很突出。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黨中央面向新時期出現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事關民眾的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
我國已向世界鄭重承諾,到2020年單位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雖然糧食行業與高耗能產業相比,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比仍有一定差距,如先進國家糧食干燥裝備的單位能耗為3700-4600kJ/kgH20,而我國為6700kJ/kgH2O。
面對創建“兩型”社會的要求,加快產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技術升級換代,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清潔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將是未來糧油產業發展的重點,需要科技做支撐,同時也將為糧油科技創新和學科自身發展帶來新契機。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radiant-cloud.com
上一篇:糧油科技如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下一篇:如何適應糧食市場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