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銀行”不僅是代民儲糧
作為一種解決農戶存糧難問題的新方案,“糧食銀行”實際上在一些地區運營多年。經過不斷成熟完善,已經成為一種深受農民、合作社歡迎的糧食經營模式:農民打下新糧,存入合作社或企業提供的糧倉,定期或活期自由選擇,并且享有利息。然而,不管是對于農民還是合作社、企業,“糧食銀行”的作用還不止“代民儲糧”這樣簡單。
首先,“糧食銀行”的倉庫和設備條件往往優于一般老百姓自己家的,將糧食統一管理,定期檢測,糧食品質有保障,既減少了損耗浪費,在市場上銷售也更有競爭力。對農民來說,存糧的目的是賣糧,而且要賣出好價格。“糧食銀行”讓農戶手里的糧食有地方存,農戶根據糧價變動規律選擇最佳銷售時機,這就在市場中贏得了從容和主動;一般“糧食銀行”的存儲方式都十分靈活,不僅存取自由,還可存可賣可加工,也可以根據市場變化“存轉賣”,農民選擇最有利于自身的方式,相比于直接在田間賣掉更合適;合作社和企業的糧庫一般都設在鎮上,有的還增設多個存取網點,在“糧食銀行”存糧比送到市區的大型加工廠距離更近,既方便了農戶運糧又節省了時間和運費。
其次,對于合作社和企業一方來說,“糧食銀行”代民儲糧的形式在為他們廣擴糧源的同時,免卻了收購環節龐大的資金周轉壓力。合作社和企業本身銷售渠道廣,拿到糧食既可以深加工又可以開展大規模訂單貿易,有能力將農民手中糧食的價值最大化。企業與農戶之間,合作社與社員之間通過“糧食銀行”這個橋梁互助共生,利益共享。
“糧食銀行”為農民解決了大難題,那么,作為在合作中起主導作用的一方,合作社和企業如何將這一模式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讓老百姓更滿意更放心呢?一方面,信譽是“糧食銀行”運行的基礎。合作社和企業要建立良好的信譽,及時兌現承諾,與農戶共擔風險;另一方面,在代民儲糧的同時,以農資、技術支持等多元化形式開發更多保值、增值服務,給糧食多一點價值,給農民多一些實惠。
掃微信二維碼,每天最新農業儀器資訊自動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