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蛋白測定儀測定飼料粗蛋白質的準確度
在飼料生產企業中,蛋白質的測定是鑒定飼料質量時的必檢項目,也是常規的營養指標。現在,飼料生產企業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凱氏定氮法,采用的儀器是粗蛋白測定儀。
但是在企業的測定過程中,由于粗蛋白的測定過程相對復雜,因此導致很多飼料企業在遇到結果異常時不知道如何去分析,亦或者是操作過程不夠嚴密,造成檢測結果不準確。而測定結果的誤差也給企業生產帶來了不小的損失。而為了提高蛋白質測定的準確性,這里總結了粗蛋白測定儀測定飼料粗蛋白質中,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
1.消化時應在凱氏瓶中加幾粒玻璃珠,以防消化時硫酸暴沸液體濺失,并在凱氏瓶口上蓋一小漏斗使蒸汽凝結回流,這樣會使消化完全。
2.開始消化要用小火,待樣品焦化,泡沫消失后,逐步緩慢加強火力,消化過程中經常轉動凱氏瓶,將濺到瓶壁上的黑渣全部浸入凱氏燒瓶底部的硫酸溶液內,以避免消化不完全。消化時要控制好溫度,380℃較好,過低消化時間長,且不完全;過高會引起氮的損失。由于電爐不好控制溫度,最好使用可調電爐或功率為800w的電爐。
3.消化液達到透明并非表明樣品已經消化完全,為防止測定結果偏低,需要進一步加熱補充消化至少2小時。
4.在樣品停止加熱后,如冷卻時間過長易引起硫酸樣液凝結不易溶解(尤其冬天季節),故應冷卻至不燙手時加入少量蒸餾水(約20毫升),搖動凱氏瓶,轉移到容量瓶中,冷卻、定容。但要注意水與熱硫酸的劇烈反應,以免凱氏瓶破裂。
5.樣液加入蒸餾裝置后,應先用棒狀玻璃塞封口,并加水密封,防止漏氣。然后再加入堿液,這個順序不能弄錯,否則會造成測定結果偏低。同時要注意堿液要緩慢加入,不可太快。
6.滴定用的鹽酸標準滴定溶液必須準確,使用前應將溶劑瓶上下搖動幾次,保證溶液濃度均勻一致。滴定時注意排空滴定管底部的氣泡,確保滴定結果準確。
粗蛋白測定儀是測定蛋白質含量的專業儀器,對于飼料生產企業而言,如果能夠用好它,不僅能提高測定的準確性,而且能給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掃微信二維碼,每天最新農業儀器資訊自動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