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流域百年大旱威脅糧食安全
來源: http://www.radiant-cloud.com/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6-04-13 閱讀次
越南歷史上最嚴重的旱災正在釀成糧食安全危機,并引發恐慌。在即將舉行的一次政府會議上,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河內亞洲區域辦公室將公布水資源缺乏和氣候變化如何影響該國的關鍵農作物,如大米、木薯、玉米、咖啡和腰果。
“今年的嚴重旱災將會對湄公河三角洲的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美國華盛頓特區史汀生研究中心東南亞項目代理主任brianeyler說。
根據近日的聯合國報告,3月中旬,越南中部和南部地區近100萬人口缺乏新鮮的飲用水,主糧大米供應告急。到目前為止,咸水入侵湄公河三角洲已經至少導致15.9萬公頃的稻田遭到破壞。越南政府已經批準了2330萬美元的應急資金,用于補償嚴重受災的農民以及提供水箱和其他關鍵補給品。同時,越南紅十字會已經在各省提供幫助,一些當地診所正在竭盡全力提供基本的服務應對飲用水缺乏問題。
目前,讓人擔憂的是湄公河,這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也是該地區的生命線。湄公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中國云南省、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注入南中國海。根據聯合國3月發布的報告,“從2015年年底開始,湄公河下游的水量已處于近百年來的最低水位”。據聯合國估計,湄公河及其下游水位與往年3月份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30%~50%。
水位通常會在干旱季節下降,導致南中國海鹽水倒灌。但因為去年降雨量異常稀少,鹽水入侵提早了兩個月,使內陸90公里以內的地下水和稻田被污染,聯合國報告表示。該地區大多數大米種植戶每年會在湄公河三角洲肥沃的土地里收獲兩茬稻米,eyler說。“通常,這是農民們種植首茬莊稼的時間。”他說,“但是現在大多數農田非常干旱,土地龜裂。”
河內國際大米研究中心辦公室區域項目負責人leocadiosebastian表示,導致此次湄公河水量減少有若干原因。“厄爾尼諾減少了降雨,導致干旱,而氣候變化則使問題加劇。”而中國正在從景洪水電站放水,緩解下游干旱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