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庫存”拒“毒糧”嚴控金屬超標 保障百姓“舌尖上”的糧食安全
來源: http://www.radiant-cloud.com/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6-05-03 閱讀次
4月26日, 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糧食局針對由多種因素釀成的糧食庫存量過高、壞糧霉糧毒糧火災和金屬嚴重超標等災情,以及國內外糧食價格差價較大帶來的壓力等問題,如何控制?如何預防?如何化解等當前我國糧食領域的熱點問題予以回應。
◆進口量、產量和庫存量“三高并存”
我國糧食庫存居歷史最高點是當下亟待化解的問題,其形成原因和解決辦法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做了詳細的解釋。他說,目前全國糧食庫存居歷史最高點,其中1/6的糧食儲存在簡易倉囤,這使安全儲糧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確保庫存糧食儲存安全將是糧食部門今年和今后時期一項艱巨繁重的硬任務。
據任正曉局長介紹,形成當前居于歷史最高點的高庫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糧食的連年增產豐收,農戶存糧減少或者根本不存糧,還有加工轉化企業不愿意多存原料用糧。低價進口的糧食擠占了國產糧食的市場銷售空間,還有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的影響,一些加工企業開工不足,生產原料用糧下降等,這些因素都直接導致糧食庫存的增加。
這些因素都會隨著經濟環境和關聯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它不會成為長期支撐糧食庫存增長的動力,如果一旦出現糧食生產減產,經濟復蘇好轉,還有國際糧食供求趨緊的情況,國內外的糧食市場馬上就會產生傳導反應,糧食庫存就有可能迅速下降。因此,不能夠以眼前的糧食高庫存來斷定我國的糧食形勢已經高枕無憂。
任正曉局長從另一方面解釋說,近幾年來國際市場糧價持續下行,而由于國產糧食的生產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儲托市,國內的糧價已經成為全球糧價的高地,國內外的糧食價差巨大。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監測報告顯示,現在國產小麥的價格要比進口同品質小麥每一噸高823元,大米每噸價差是790元,玉米下降了一些,但是仍然達到每噸428元。由于國內外的糧食價差大,那些沒有配額管理的大麥、高粱、木薯干和DDGS這些品種,就以其強勁的價差優勢大量進口,這也就導致了進口量與產量、庫存量“三高并存”的現象。
◆騰庫建倉利用社會倉容齊動
如何化解糧食高儲蓄問題?任正曉局長表示,舉措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要抓緊銷糧騰庫,千方百計地消化糧食庫存。1-4月,糧食銷售出庫和加工轉化的糧食數量有所回升,目前玉米的定向銷售和劃轉輪出都開始啟動,優先安排銷售夏糧主產區和糧食倉容緊缺的地區,銷售他們的庫存,盡可能多地騰出倉容,收購新糧。
二是要加快建倉進度。國家下達的500億斤新建擴建以及維修改造的倉容要在夏糧和秋糧收購的時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三是要利用社會倉容。今年國家規定,中儲糧等央企和縣級以上地方骨干糧食企業,可以采取委托或者是租賃的方式來充分利用社會倉儲設施來收儲糧食,這一塊的潛力是比較大的。
四是做好預控應急的準備,針對南方地區高溫、高濕的情況,我們研發了氣密保溫鋼板筒倉,同時還預備了搭建倉間罩棚簡易設施,利用非糧食企業的倉庫廠房來收糧、儲糧等等措施,以應對少數企業一時無倉開秤的緊急情況。
五是糧食部門嚴陣以待,要堅決打好夏糧收儲的攻堅戰。從三月份以來,國家糧食局已經派出了幾批工作組,深入到重點產區來督促指導,做好夏糧收購的前期準備工作。
◆壞糧霉糧影響儲存安全
針對壞糧霉糧火災等嚴重影響儲存安全問題應該怎么辦?任正曉解釋說,糧食是能呼吸、會發熱、有生命的有機體。如果儲糧的溫度、濕度出現異常,就可能發生霉變,再加上老鼠、麻雀,還有30多種常見的儲糧害蟲的侵襲,糧庫職工每天都在為安全儲糧付出辛勞。對此,各級糧食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來確保糧食的“五個強化”: 一是強化新倉建設,實現倉好糧安。二是強化危倉改造,消除安全隱患。三是強化科技儲糧,實現常儲常新。四是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嚴防死守。五是強化監督問責,做到違者必究。對有章不循、有禁不止、違規操作,造成霉糧、壞糧事故的收儲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
盧景波副局長進一步解釋說,糧食污染成因復雜,與環境污染、高本底土壤、異常氣候、品種選育、化肥農藥使用不當等各方面因素有關。這部分糧食的收購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利益,也關系到公眾的食品安全。國家有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主要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一是做好分類收購的處置。二是監測關口前移。三是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管理。
◆嚴控毒糧流向舌尖
“舌尖上的安全”影響著千家萬戶,對待“有毒糧”怎么管理?任正曉說,現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各級政府都建立了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形成了部門有機聯動的監管機制,特別是現在出臺了史上最嚴的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日益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家對重金屬污染地區的土壤整治,探索實行輪作休耕等制度,重金屬嚴重超標的糧食會越來越少,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會得到保障。
盧景波副局長補充說,庫存的糧食是否有毒有害主要是看黃曲霉毒素、嘔吐毒素、赤霉烯酮這些真菌毒素是否超過了國家的衛生安全標準,超過了就有毒有害。這些真菌毒素是怎么產生的呢?主要是受儲存的溫度、濕度等環境的影響,與儲存時間的長短,與是不是屬于陳化糧食沒有直接的關聯。因此,前些年有人把陳化糧直接等同說成“毒害糧”,這是不正確,也是不科學的。是否會流入口糧市場,影響食品安全的糧食主要是指真菌毒素、重金屬和農藥殘留超標的糧食,它是有毒有害的,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嚴加管控,絕對不允許這些糧食流入到口糧市場。
上一篇:帶你看懂糧油產需形勢怎么走
下一篇:國家糧食局來鹽調研糧食流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