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長期沖突地區(qū)糧食短缺狀況將持續(xù)
來源: 轉載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7-03-06 閱讀次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聯合國糧農組織3月2日發(fā)布的最新報告指出,雖然全球糧食產量增勢強勁,但在遭受內部沖突影響的地區(qū),獲得糧食的機會顯著減少,而且東非各地面臨的干旱導致糧食安全狀況不斷惡化。
聯合國糧農組織2日發(fā)布了題為《作物前景與糧食形勢》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全球約37個國家需要外部糧食援助,其中28個為非洲國家,這主要是去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引發(fā)的干旱對收成帶來了負面影響。雖然非洲南部農業(yè)生產有望恢復,但長期的武裝沖突將導致世界其他地方的流離失所者和糧食短缺人口持續(xù)增加。南蘇丹已正式宣布進入饑荒狀態(tài),而尼日利亞北部、索馬里和也門的糧食安全形勢也十分堪憂。
糧農組織負責經濟及社會發(fā)展部的助理總干事斯塔莫里斯(Kostas Stamoulis)表示,過去從未發(fā)生過多國同時遭受饑荒威脅的情況。國際社會需要迅速行動,包括立即提供糧食援助以及生計支持,以確保這種情況不再發(fā)生。
南蘇丹前團結州地區(qū)(former Unity State)的里爾縣(Leer)和馬耶迪特縣(Mayendit)有10萬人面臨饑荒,而附近兩個縣則存在同樣的"高風險"狀況。總體而言,該國約490萬人處于危機、緊急或饑荒狀態(tài)。到7月淡季的高峰期,這一數字預計將增至550萬,幾乎為全國人口的一半。
在尼日利亞,盡管2016年谷物產量超過平均水平,但沖突和當地貨幣急劇貶值導致該國北部810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急需采取生命救助和生計保護措施。
也門約有1700萬人口,即三分之二的人口缺乏糧食保障,其中近一半人需要緊急援助。該報告認為"宣布也門進入饑荒狀態(tài)的可能性極高"。
在索馬里,沖突、內亂和干旱等因素造成面臨嚴重糧食短缺的人數較六個月前增加了兩倍以上,現估計為290萬。干旱對牧民所需的飼草造成破壞。持續(xù)的生產季節(jié)降雨不足或將導致該國南部和中部地區(qū)作物產量低于平均水平的70%,使糧食庫存面臨枯竭的危險。
阿富汗、布隆迪、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拉克、緬甸和敘利亞的沖突和內亂也加劇了數百萬人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并給周邊的難民收容國造成影響。此外,2016年年底東非地區(qū)發(fā)生的旱災加劇了該地區(qū)一些國家的糧食不安全狀況。
不過,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谷物產量總體上取得了較大增長,中美洲的產量恢復到了創(chuàng)紀錄水平,而且亞洲、歐洲和北美洲谷類作物亦實現增產。
展望未來,糧農組織2017年首次發(fā)布的全球小麥產量預測比去年的創(chuàng)紀錄水平下降1.8%。巴西和阿根廷2017年玉米作物產量前景利好,整個南半球粗糧產量的前景總體樂觀。大米的前景好壞摻半,但目前要對世界許多主要作物做出明確的預測尚為時過早。
聯合國糧農組織2日發(fā)布了題為《作物前景與糧食形勢》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全球約37個國家需要外部糧食援助,其中28個為非洲國家,這主要是去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引發(fā)的干旱對收成帶來了負面影響。雖然非洲南部農業(yè)生產有望恢復,但長期的武裝沖突將導致世界其他地方的流離失所者和糧食短缺人口持續(xù)增加。南蘇丹已正式宣布進入饑荒狀態(tài),而尼日利亞北部、索馬里和也門的糧食安全形勢也十分堪憂。
糧農組織負責經濟及社會發(fā)展部的助理總干事斯塔莫里斯(Kostas Stamoulis)表示,過去從未發(fā)生過多國同時遭受饑荒威脅的情況。國際社會需要迅速行動,包括立即提供糧食援助以及生計支持,以確保這種情況不再發(fā)生。
南蘇丹前團結州地區(qū)(former Unity State)的里爾縣(Leer)和馬耶迪特縣(Mayendit)有10萬人面臨饑荒,而附近兩個縣則存在同樣的"高風險"狀況。總體而言,該國約490萬人處于危機、緊急或饑荒狀態(tài)。到7月淡季的高峰期,這一數字預計將增至550萬,幾乎為全國人口的一半。
在尼日利亞,盡管2016年谷物產量超過平均水平,但沖突和當地貨幣急劇貶值導致該國北部810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急需采取生命救助和生計保護措施。
也門約有1700萬人口,即三分之二的人口缺乏糧食保障,其中近一半人需要緊急援助。該報告認為"宣布也門進入饑荒狀態(tài)的可能性極高"。
在索馬里,沖突、內亂和干旱等因素造成面臨嚴重糧食短缺的人數較六個月前增加了兩倍以上,現估計為290萬。干旱對牧民所需的飼草造成破壞。持續(xù)的生產季節(jié)降雨不足或將導致該國南部和中部地區(qū)作物產量低于平均水平的70%,使糧食庫存面臨枯竭的危險。
阿富汗、布隆迪、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拉克、緬甸和敘利亞的沖突和內亂也加劇了數百萬人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并給周邊的難民收容國造成影響。此外,2016年年底東非地區(qū)發(fā)生的旱災加劇了該地區(qū)一些國家的糧食不安全狀況。
不過,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谷物產量總體上取得了較大增長,中美洲的產量恢復到了創(chuàng)紀錄水平,而且亞洲、歐洲和北美洲谷類作物亦實現增產。
展望未來,糧農組織2017年首次發(fā)布的全球小麥產量預測比去年的創(chuàng)紀錄水平下降1.8%。巴西和阿根廷2017年玉米作物產量前景利好,整個南半球粗糧產量的前景總體樂觀。大米的前景好壞摻半,但目前要對世界許多主要作物做出明確的預測尚為時過早。
上一篇:國際油價上攻勢頭放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