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田里“新希望”
16日,記者來到荊門高新區·掇刀區團林鋪鎮洪橋村,幾臺大型收割機田間穿梭,油菜被連稈“吞”進去,菜籽留在機器“肚子”里,粉碎的秸稈從車尾噴出,紛紛揚揚飄撒在田里。
收割機后面,跟著一臺打捆機,未被粉碎的油菜稈被“吃”進去后,留下一捆捆秸稈包。洪橋村4組農民楊道軍開著拖拉機,打算收割完后拖油菜籽去加工廠賣。
“不等價格好點再賣?”記者問。“我這高油酸油菜籽是訂單種植,收購價比市場價高。不用等,現在賣都有賺的。”楊道軍笑著說,去年種油菜前,與荊門民峰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簽了訂單,種子由公司提供,菜籽收購價每公斤比市場價高0.4元。自己種了13畝,今年可增收1000元以上。
為何楊道軍的油菜籽賣得貴?“高油酸品種跟雙低油菜籽比,油酸含量要高出12%左右。”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周永明說,“從營養價值上講,高油酸菜籽油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從加工角度上講,高油酸菜籽油熱穩定性很好,利于保存、運輸。”
“荊門大多一年種兩季:一季油菜加一季水稻。種油菜賺成本費,主要收入靠水稻。2015年,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后,因價格低迷,很多農民放棄了種植油菜。”荊門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吳繼洪說。
周永明介紹,受進口菜籽油、豆油、棕櫚油等油品長期沖擊,加上不具備橄欖油、葵籽油、山茶油等高端油品的相對稀缺性,我國菜籽油價格一直低迷,產業萎縮,已危害到食用油安全。
“只有開發高油酸菜籽油,才能實現油菜產業提檔升級。”周永明說,華中農業大學油菜遺傳改良創新團隊從高油酸育種資源創新等方面開展研究,已育成5個常規品系和3個核不育雜交種,這些品系的油酸含量穩定在75%以上。
自2015年起,荊門市農技推廣中心與民峰油脂公司聯合在洪橋村建立高油酸優質油菜試驗示范基地,面積發展到1200畝。
據荊門市農技推廣中心測產數據顯示,4月28日,兩個高油酸品種理論畝產分別為178.2公斤、215.0公斤,與其他品種產量相當。示范基地預計可生產高油酸油菜籽236噸、產油85噸左右,按2萬元/噸計算,產值可達到170萬元。
“根據檢測這兩個品種的油酸含量,已達到橄欖油水平,這種菜籽油比普通菜籽油售價高一倍。”民峰油脂公司董事長鄧明峰說,只要油酸含量達標,今年保底收購價每公斤5元,如果雙低油菜籽收購價格上浮,高油酸油菜籽跟著上浮,每公斤收購價高0.4元,保證農戶每畝增收80元。
“高油酸菜籽油營養價值高,為荊門油菜產業找到一條發展路徑,計劃逐步推廣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吳繼洪說。
本條資訊由糧油儀器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