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再現漲價沖動
隨著限價令6月底到期,7月上旬市場有傳聞稱魯花花生油“打響了糧油企業產品提價的第一槍”,緊跟著的是其他品牌食用油跟風漲價的傳聞。雖然漲價傳聞未得到證實,并被一些企業否認,但市場預計,被限價令壓抑半年之久的油脂企業,在可預見的一個月內或許將迎來大規模的價格上漲,漲價仍是大趨勢。
與此同時,一旦食用油漲價,受到牽連的還有CPI。分析人士表示,基于豬價同比漲幅對CPI的拉動在7月開始大幅減弱,預計8月食用油價格放開的概率較大。
漲價沖動若隱若現
也許是反映了企業急欲提價的強烈沖動,隨著限價令6月底到期,連日來,品牌食用油漲價的消息甚囂塵上。
7月中旬,市場傳出消息稱魯花將旗下花生油產品漲價5%。在食用油限價令被執行近半年后,魯花成為第一家上調食用油價格的大型企業,短時間內集聚了業界的關注。不過隨后魯花方面就聲明花生油漲價系誤傳,所謂價格上調是因為捆綁銷售。公司同時還表示,已明令禁止上調小包裝食用油價格。
緊接著,市場又再次傳出益海嘉里旗下金龍魚、中糧集團的福臨門食用油已向發改委提出漲價申請。不過對于上述傳聞的真實性,業內也沒有太明確的說法。如中糧集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上述信息為誤傳。
不管是坊間的傳聞,還是企業的試探,都阻止不了市場對食用油的廣泛關注。而事實上,根據媒體的報道,在一些城市,食用油已經開始漲價了。
在北京,錦繡大地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專門批發魯花花生油的經銷商就對媒體表示,已經接到魯花花生油生產企業上調油價的通知,如新進貨,5升桶裝的魯花5S壓榨一級花生油的價格由 99.5元上調到 110元,上漲約11%。
在廣州,多個品牌食用油的確已在6月份的基礎上提高了價格,個別品牌花生油漲價甚至超過10%。
據《海峽都市報》報道,福州市各大超市也相繼調整了魯花花生油零售價格,不同規格的包裝漲價范圍有所不同,漲價范圍在5元到18.7元不等,最高漲幅達16.7%。這也是今年福州市食用油價格第一次上漲。
“我們已經接到金龍魚方面的口頭漲價通知了。 ”有超市負責人對媒體透露,其他如金龍魚等品牌的食用油也準備在近期醞釀漲價,但漲價幅度仍未發文通知。
不管怎樣,食用油漲價的消息并未得到官方權威的證實。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食用油企業也都在密切關注此事,一旦環境允許,不會放棄漲價的好時機。
部分油企停產止損
此前有消息稱,國家在5月份以低于市場價格定向給中糧、中紡、益海嘉里、匯福、九三糧油五家企業拋售臨儲大豆212萬噸。
東方艾格糧油分析師陳麗娜對媒體表示,“國儲定向低價拋售減輕了企業的一些成本壓力。目前限價政策到底何時取消,官方還沒有給出正面回應。這是大的糧油企業不敢貿然漲價的緣由。至于后續是否漲價,他們可能還要更多看政府的導向。 ”
食用油漲價的傳聞并未落實,但另一方面則是部分超市斷貨的現實。
據《北京晨報》報道,有超市負責人表示,雖然目前還未接到食用油廠家調價的通知,但金龍魚花生油已經出現“斷供”。此前還有媒體報道,北京各大超市所銷售的花生油大多是去年的存貨,今年出廠的新貨有限。
對此,北京某大型超市相關負責人曾分析說,“現在食用油廠家走入了一個怪圈,大豆壓港無人問津,但是由于食用油壓榨成本過高,大豆油企業開工就會虧損,促銷會使虧損加劇。食用油廠家只能通過控制供貨來控制銷售量,從而減少虧損。 ”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也對媒體表示,在終端價格受限的情況下,為盡量減少損失,縮小虧損面,一些企業不得不選擇停工減產,仍然開工的企業也不得不放慢生產步伐,采取捆綁銷售等措施來減緩產品的銷售速度。
但金龍魚方面則對媒體明確表態,“作為供貨商我們這幾個月的發貨量并沒有減少”,“我們會定期向國家相關部門匯報加工量、發貨量、存貨量等相關情況,國家相關部門對此也是有監控的。 ”如果有 “捂油”、“囤貨”情況出現,可能與經銷商有關,“他們可能會因預判價格漲勢而‘捂油’”。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正處于食用油銷售淡季,市場觀望情緒非常濃厚,受成本壓力限制,目前的確仍有不少中小食用油生產企業處于停產狀態。
食用油或領漲CPI
一旦食用油漲價,受到牽連的還有CPI。
有評論人士表示,追溯幾次通脹的發生,有兩個商品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豬肉和食用油。就目前企業所面臨生存壓力來看,后期食用油價格不會有太大的下跌空間,漲價是大趨勢。齊魯證券也對媒體表示,基于豬價同比漲幅對CPI的拉動在7月開始大幅減弱,預計8月食用油價格放開的概率較大。
對此,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洪濤對媒體表示,從總體形勢來看,當前油脂產品與豬肉不同,不具備價格大幅波動的基礎。
首先,每年6月至8月份是農副產品的淡季,按照市場規律需求會下降,而同時市場供給依然充足;其次,與油脂市場密切相關的糧食市場保持穩定;再次,盡管今年以來,花生油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但總體來看,國際市場食用油價格是下降的,在此背景下,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誰都不愿因為大幅漲價而失去市場份額。
但持反對觀點的業內人士同樣言之鑿鑿。
有券商分析師就對媒體表示,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是眾多食用油企業經營現狀的真實寫照,因此有三個理由看漲食用油價格:其一,食用油企業已出現售價低于成本的價格倒掛現象,部分企業甚至出現深度虧損;其二,繼續限價或將使企業被迫停產,導致供應短缺,反而可能刺激產品價格上升;其三,食品價格推動的CPI 同比數據有望在7月回落,并可能使價格監管放松。
由此,食用油會不會漲價、該不該漲價,仍是一筆“糊涂賬”。對于今后的走勢,人們拭目以待。中國糧油儀器在線 http://www.radiant-c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