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納入主糧的意義
來源: http://www.radiant-cloud.com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5-07-25 閱讀次
土豆一直以來都是作為副食存在的,而隨著馬鈴薯饅頭的出現,土豆納入主糧的呼聲越來越高。馬鈴薯主糧化是指將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實現由目前的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
推動馬鈴薯成為我國第四大主糧品種,旨在應對未來糧食需求的剛性增長和口糧品種增產難之間的矛盾,開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新路徑。農業部預測,馬鈴薯營養豐富,且成為主糧后未來可提供4000億斤的糧食供給。
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從南到北、從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區域都能種植馬鈴薯,特別是開發利用南方冬閑田,擴種馬鈴薯潛力很大。僅從節水的角度講,馬鈴薯生長需水少,其最低蒸騰系數只有350,而小麥、水稻分別是450和500,這使它可能成為雨養農業的一種主推作物。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谷物類作物生長發育困難,馬鈴薯卻能正常生長。
但是土豆從副食到主糧要過幾道關。第一關,要有讓千家萬戶家庭制作方便的技術和材料。土豆粉不像面粉,目前存在著發酵難、成型難、粘度高、易開裂等難題。第二關,價格要能為普通民眾承受。目前,處于推廣階段的土豆饅頭與小麥饅頭相比,價格貴了差不多一倍。因為小麥粉一噸大概是三四千元,而土豆粉一噸最低也要九千元。第三關,需要得到消費者的接受和認可。土豆要主糧化,必須要有風格多樣口味不同、滿足不同群體和不同區域多元化需求的產品,才能得到消費者認可而被接受。第四,需加強馬鈴薯加工的基礎性研究。小麥中含有面筋蛋白,容易發酵、膨脹,而土豆中就沒有這種蛋白,不如小麥容易發酵。這就需要基礎研究來解決。
掃微信二維碼,每天最新農業儀器資訊自動獲取
上一篇:油脂脫色主要脫除的是什么
下一篇:糧食安全列入國家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