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大于行情?玉米市場可沒那么簡單
來源: 轉載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7-03-10 閱讀次
經過2017年春節后的反彈及理性調整,以華北受兩會環保治理抑制上量為導火索,3月份基層貿易囤糧熱情整體抬升,主產區玉米現貨價格持續上調。對比2月末,遼、吉兩省大部分深加工企業收購價上調30~40元/噸,魯、冀大部分深加工企業收購價上調20~40元/噸。目前市場多參考2015年同期的現貨上漲看待這一波行情,但筆者認為似乎不妥。
2014/2015年度東北玉米上市后大量流入臨儲,產區余糧銳減,市場擔憂后期供應能力不足,或復制2014年牛市行情,貿易商積極搶收建立庫存,貿易糧庫存明顯上升,局部甚至高于臨儲價。而東北搶糧“白熱化”,與華北玉米的價差拉大,吸引東北貿易商至華北建立庫存。同時,華北本地和銷區企業同樣加大采購,提振2015年2~3月份糧價整體反彈。
而2015年3月下旬,華北、西北玉米及進口高粱、大麥開始批量供應市場;4月臨儲收購進度放緩、9日起南方超預期提前啟動玉米拍賣,東北深加工參與政策性銷售給予補貼政策出臺、華北農戶騰庫出售玉米數量增加;6月開始有關臨儲降價收購和市場化放開傳聞不斷,風向偏空;8月之后,南方春玉米上市且與陳糧無縫對接,新玉米優質低價,陳糧價格“斷崖式”下跌,2015全年高點鎖定在3 月份。
2016年春節假期剛過,就有加工企業參與定向銷售的利空消息出臺,此后關于新年度收儲政策及各地輪換的消息持續令市場施壓。雖然2015/2016年度臨儲玉米以1.25億噸超預期天量收尾,疊加宏觀經濟數據、生豬存欄數據釋放利好以及商品基金層面炒作,助推全國糧價形成一波強勢反彈,但7月開始臨儲玉米瀉庫及新季上市預期令市場偏空預期強烈。如果沒有“9.21”超限新政以及10月份的物流緊張抬升,很難想象,國內玉米價格在玉米收儲及市場化改革下摔得有多慘。
所以,對比來看,2017年春節后現貨的震蕩反彈或許更多是市場的一種美好愿景。雖然政策調整力度預期沒有2016年來得猛烈,新季種植面積仍有調減預期,但供需基本面遠不如2015年同期偏利好:一是沒有東北臨儲天量收購做依托,二是沒有華北糧源銷售順暢建基礎,三是進口高粱、大麥渠道相對成熟,最后還有超低位生豬存欄和環保壓力設卡。
玉米行情疲態背景下,上漲更能激發市場熱情。目前,產區部分農戶因低價存在惜售情緒,但同比售糧進度偏慢是事實。深加工保持高開工率,尤其是東北加工企業2016年12月份以來大量建庫,對基層貿易心態有支撐,而貿易商跟風囤貨,必然令其對后市價格走勢存在主觀偏向。
2014/2015年度東北玉米上市后大量流入臨儲,產區余糧銳減,市場擔憂后期供應能力不足,或復制2014年牛市行情,貿易商積極搶收建立庫存,貿易糧庫存明顯上升,局部甚至高于臨儲價。而東北搶糧“白熱化”,與華北玉米的價差拉大,吸引東北貿易商至華北建立庫存。同時,華北本地和銷區企業同樣加大采購,提振2015年2~3月份糧價整體反彈。
而2015年3月下旬,華北、西北玉米及進口高粱、大麥開始批量供應市場;4月臨儲收購進度放緩、9日起南方超預期提前啟動玉米拍賣,東北深加工參與政策性銷售給予補貼政策出臺、華北農戶騰庫出售玉米數量增加;6月開始有關臨儲降價收購和市場化放開傳聞不斷,風向偏空;8月之后,南方春玉米上市且與陳糧無縫對接,新玉米優質低價,陳糧價格“斷崖式”下跌,2015全年高點鎖定在3 月份。
2016年春節假期剛過,就有加工企業參與定向銷售的利空消息出臺,此后關于新年度收儲政策及各地輪換的消息持續令市場施壓。雖然2015/2016年度臨儲玉米以1.25億噸超預期天量收尾,疊加宏觀經濟數據、生豬存欄數據釋放利好以及商品基金層面炒作,助推全國糧價形成一波強勢反彈,但7月開始臨儲玉米瀉庫及新季上市預期令市場偏空預期強烈。如果沒有“9.21”超限新政以及10月份的物流緊張抬升,很難想象,國內玉米價格在玉米收儲及市場化改革下摔得有多慘。
所以,對比來看,2017年春節后現貨的震蕩反彈或許更多是市場的一種美好愿景。雖然政策調整力度預期沒有2016年來得猛烈,新季種植面積仍有調減預期,但供需基本面遠不如2015年同期偏利好:一是沒有東北臨儲天量收購做依托,二是沒有華北糧源銷售順暢建基礎,三是進口高粱、大麥渠道相對成熟,最后還有超低位生豬存欄和環保壓力設卡。
玉米行情疲態背景下,上漲更能激發市場熱情。目前,產區部分農戶因低價存在惜售情緒,但同比售糧進度偏慢是事實。深加工保持高開工率,尤其是東北加工企業2016年12月份以來大量建庫,對基層貿易心態有支撐,而貿易商跟風囤貨,必然令其對后市價格走勢存在主觀偏向。
下一篇: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會取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