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穩中有增價格易漲難跌
來源: 轉載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7-04-05 閱讀次
供需矛盾加劇麥價穩中有升
3月份,國內主產區小麥行情繼續在高位溫和提升。華北地區小麥入廠價已經提升至1.32~1.36元/斤,較上月末上浮0.01~0.02元/斤;其他地區1.27~1.32元/斤,月環比提升0.02~0.03元/斤。
從當前市場供應格局來看,臨儲小麥投放是惟一的主要渠道,儲備輪換、農民手中余糧及貿易商存糧等其他輔助供應渠道糧源稀少。托市小麥收儲時“北少南多”,經過一段時期投放,黃河以北地區難以滿足市場加工需求。
需求回暖也加劇市場供需矛盾。進入3月份后,各地面食消費明顯提升,加之麩皮價格支撐,面粉企業平均開機率也有所回升。受限于企業自有庫存始終偏低,企業采購不得不隨行就市提高掛牌收購價格。
面粉價格上漲麩皮維持穩定
受原糧成本攀升影響,加工企業紛紛提高面粉出廠價格。據市場信息,3月底主產區30粉出廠均價基本在1.72~1.76元/斤之間,較上月同期上漲0.02~0.04元/斤。終端消費趨增支撐企業漲價信心。
麩皮價格基本平穩,主產區加工企業麩皮出廠價維持在0.72~0.76元/間之間。主要原因是隨著面粉加工量擴大,麩皮產出隨之增加,市場供應相對充裕;飼料企業加工需求平穩,養殖企業也未出現大量出欄或壓欄情況,國內飼用玉米價格也保持基本穩定。
臨儲交易趨活成交繼續提升
3月份,臨儲小麥累計投放4次,周均投放量262.6萬噸,較上月增加1.8萬噸;周均成交42.7萬噸,月環比增加18.9萬噸;成交均價2507.52元/噸,較上月上漲9.96元/噸。從每周交易情況看,成交量始終保持在近三年來最高水平。
河南在3月份最后一周也開始投放2015年托市小麥,一是改善主產區小麥市場供給狀況,讓企業可以買到糧、買得起糧;二是為5月份即將開始的夏糧收購做調倉備庫準備。企業交易踴躍,成交均價創階段新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托市小麥庫存在6000萬噸左右,其中2016年托市小麥尚未投放,2015年托市小麥剩余約1700萬噸,2014年剩余約1460萬噸,其他年份剩余極少。
氣候條件適宜新作長勢良好
3月下旬,華北黃淮冬麥區大部迎來一次明顯降水過程,利于土壤保墑增墑,有助于冬小麥返青拔節;但江淮、江漢地區氣溫略偏低,日照偏少,不利于農作物光合生長;西南地區光溫水條件適宜,對小麥抽穗揚花較有利。目前,西北、華北冬小麥處于返青起身期;黃淮、江淮、江漢處于起身至拔節期;西南地區處于抽穗至開花期。大部地區冬小麥發育期較去年提前3~7天。目前全國大部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達97%,較上周增加1個百分點。
進口同比增長環比有所下降
海關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進口小麥22.9萬噸,同比增加12.3萬噸,環比減少10.8萬噸;進口均價222.51美元/噸,同比下降8.58美元/噸,環比上漲15.22美元/噸。1~2月份累計進口小麥56.7萬噸,其中進口澳大利亞小麥39萬噸,占進口量的68.7%;進口加拿大和美國小麥分別為7.1萬噸和6.8萬噸,分別占12.6%和12%;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3.8萬噸,占進口量的6.7%。1~2月份面粉出口1.16萬噸,小麥出口及面粉進口為零。
美國CBOT小麥指數短期上揚后,一路震蕩下行,月內最高至474點,最低跌至432.4點,累計跌幅8.8%。導致美麥承壓下行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供需寬松格局未改,美麥缺乏反彈動力;二是相鄰產品如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市場也呈下跌態勢,帶動小麥走低;三是預計近期美麥產區或有降雨,這將有利于新作小麥生長,市場對全球供應過剩的憂慮情緒令美麥承壓。3月份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稱,全球小麥產量上調280萬噸,至7.511億噸,2016/2017年度全球期末庫存上調至2.499億噸。
基于目前的市場供需形勢分析,小麥價格易漲難跌。一方面是供應局面難有改觀,除了臨儲小麥投放,其他供應渠道難有作為;另一方面,終端消費穩中有增,進一步支撐小麥需求。但應看到,由于原糧成本過高,一些小、散加工企業開工率卻在下降,擴大加工的積極性也在喪失。即將進入二季度,氣溫快速提升、南方雨水增多可能會影響下游面粉貿易商的采購態度,從而影響到加工企業繼續擴大產量的計劃。
預計4月份及5月份新麥上市前,國內主產區小麥價格頂部或在1.38元/斤左右,5月底至6月份,新糧由南至北陸續收割上市,但加工需求依舊以陳麥為主,在不考慮國家是否會調整臨儲小麥交易底價的前提下,陳麥價格維持穩定。而對于新麥,“求糧若渴”的企業預計將爭相搶購,托市收購或繼續在湖北、安徽等省啟動,但市場價格將很快接近或超過托市價格。
3月份,國內主產區小麥行情繼續在高位溫和提升。華北地區小麥入廠價已經提升至1.32~1.36元/斤,較上月末上浮0.01~0.02元/斤;其他地區1.27~1.32元/斤,月環比提升0.02~0.03元/斤。
從當前市場供應格局來看,臨儲小麥投放是惟一的主要渠道,儲備輪換、農民手中余糧及貿易商存糧等其他輔助供應渠道糧源稀少。托市小麥收儲時“北少南多”,經過一段時期投放,黃河以北地區難以滿足市場加工需求。
需求回暖也加劇市場供需矛盾。進入3月份后,各地面食消費明顯提升,加之麩皮價格支撐,面粉企業平均開機率也有所回升。受限于企業自有庫存始終偏低,企業采購不得不隨行就市提高掛牌收購價格。
面粉價格上漲麩皮維持穩定
受原糧成本攀升影響,加工企業紛紛提高面粉出廠價格。據市場信息,3月底主產區30粉出廠均價基本在1.72~1.76元/斤之間,較上月同期上漲0.02~0.04元/斤。終端消費趨增支撐企業漲價信心。
麩皮價格基本平穩,主產區加工企業麩皮出廠價維持在0.72~0.76元/間之間。主要原因是隨著面粉加工量擴大,麩皮產出隨之增加,市場供應相對充裕;飼料企業加工需求平穩,養殖企業也未出現大量出欄或壓欄情況,國內飼用玉米價格也保持基本穩定。
臨儲交易趨活成交繼續提升
3月份,臨儲小麥累計投放4次,周均投放量262.6萬噸,較上月增加1.8萬噸;周均成交42.7萬噸,月環比增加18.9萬噸;成交均價2507.52元/噸,較上月上漲9.96元/噸。從每周交易情況看,成交量始終保持在近三年來最高水平。
河南在3月份最后一周也開始投放2015年托市小麥,一是改善主產區小麥市場供給狀況,讓企業可以買到糧、買得起糧;二是為5月份即將開始的夏糧收購做調倉備庫準備。企業交易踴躍,成交均價創階段新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托市小麥庫存在6000萬噸左右,其中2016年托市小麥尚未投放,2015年托市小麥剩余約1700萬噸,2014年剩余約1460萬噸,其他年份剩余極少。
氣候條件適宜新作長勢良好
3月下旬,華北黃淮冬麥區大部迎來一次明顯降水過程,利于土壤保墑增墑,有助于冬小麥返青拔節;但江淮、江漢地區氣溫略偏低,日照偏少,不利于農作物光合生長;西南地區光溫水條件適宜,對小麥抽穗揚花較有利。目前,西北、華北冬小麥處于返青起身期;黃淮、江淮、江漢處于起身至拔節期;西南地區處于抽穗至開花期。大部地區冬小麥發育期較去年提前3~7天。目前全國大部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達97%,較上周增加1個百分點。
進口同比增長環比有所下降
海關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進口小麥22.9萬噸,同比增加12.3萬噸,環比減少10.8萬噸;進口均價222.51美元/噸,同比下降8.58美元/噸,環比上漲15.22美元/噸。1~2月份累計進口小麥56.7萬噸,其中進口澳大利亞小麥39萬噸,占進口量的68.7%;進口加拿大和美國小麥分別為7.1萬噸和6.8萬噸,分別占12.6%和12%;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3.8萬噸,占進口量的6.7%。1~2月份面粉出口1.16萬噸,小麥出口及面粉進口為零。
美國CBOT小麥指數短期上揚后,一路震蕩下行,月內最高至474點,最低跌至432.4點,累計跌幅8.8%。導致美麥承壓下行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供需寬松格局未改,美麥缺乏反彈動力;二是相鄰產品如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市場也呈下跌態勢,帶動小麥走低;三是預計近期美麥產區或有降雨,這將有利于新作小麥生長,市場對全球供應過剩的憂慮情緒令美麥承壓。3月份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稱,全球小麥產量上調280萬噸,至7.511億噸,2016/2017年度全球期末庫存上調至2.499億噸。
基于目前的市場供需形勢分析,小麥價格易漲難跌。一方面是供應局面難有改觀,除了臨儲小麥投放,其他供應渠道難有作為;另一方面,終端消費穩中有增,進一步支撐小麥需求。但應看到,由于原糧成本過高,一些小、散加工企業開工率卻在下降,擴大加工的積極性也在喪失。即將進入二季度,氣溫快速提升、南方雨水增多可能會影響下游面粉貿易商的采購態度,從而影響到加工企業繼續擴大產量的計劃。
預計4月份及5月份新麥上市前,國內主產區小麥價格頂部或在1.38元/斤左右,5月底至6月份,新糧由南至北陸續收割上市,但加工需求依舊以陳麥為主,在不考慮國家是否會調整臨儲小麥交易底價的前提下,陳麥價格維持穩定。而對于新麥,“求糧若渴”的企業預計將爭相搶購,托市收購或繼續在湖北、安徽等省啟動,但市場價格將很快接近或超過托市價格。
下一篇:豆粕運行重心將緩慢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