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華北玉米價格特立獨行?
來源: 轉載 類別:新聞中心 更新時間:2017-05-23 閱讀次
5月5日,今年臨儲玉米首次開拍,火爆成交令之前預期利空者紛紛被打臉。然而更驚艷的是,在之后的三場拍賣中,臨儲玉米仍保持了驕人戰績。在此提振下,國內玉米價格逐步上漲,截至5月17日,東北地區糧價累計上漲30-60元/噸,南北港口累計上漲50-80元/噸,南方銷區累計上漲40-70元/噸。
不過與國內其他地區糧價漲勢一片不同的是,華北地區糧價自首拍后便震蕩下行。截至5月17日,華北地區基層糧價穩中跌20-30元/噸;深加工企業收購價多跌10-30元/噸。是什么讓華北地區出現如此特立獨行的走勢呢?還是要從供需方面來分析:
騰庫和陳糧促使供應量上升。目前距離華北地區麥收時節僅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貿易商在前期玉米漲價時囤積了不少貨源,現在不得不加快出售來為收購新小麥備足庫容。同時,因臨儲玉米出庫快速、汽運費低廉,東北陳糧入關量不斷增加。另外,酒精行業有臨儲定向玉米供應,擠占了部分向市場收購的份額。因此,在本地新糧和臨儲陳糧供應同步上量的節奏下,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廠門到貨普遍增加。
下游市場不佳抑制采購熱情。近期淀粉糖需求恢復乏力、造紙等化工需求持續低迷,使得國內玉米淀粉市場交投清淡,工廠庫存高企,因而淀粉價格承壓偏弱,廠家多陷入虧損境地。在這種下游不景氣的情況下,再加上市場糧源較為充足,深加工企業備貨熱情受到抑制。
綜合來看,華北地區階段性供大于需的局面導致近期玉米價格逆大勢而下行。接下來,華北仍處于貿易商集中騰庫期,而臨儲玉米拍賣量也在不斷增加;且深加工企業對糧質要求相對較低,那么作為深加工企業集聚地的華北,短期內受新糧和陳糧齊上量的打壓,預計糧價仍舊偏弱運行。
本條資訊由糧油儀器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