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玉米上漲仍將在秋收之際
(1)4-5月份為北半球春播,同時,也處在消費淡季轉為旺季的過程中。此時,市場呈現調整、反彈的局面。當前,市場的供給基本仰賴國儲玉米的拍賣,現貨表現相對堅挺。
(2)6-8月份為玉米生長期,期間,CBOT玉米容易受到天氣影響而出現升水溢價。然而,國內冬小麥在6月上市,它的影響可能導致天氣炒作不佳,并在6月容易形成第二個峰值。隨后,在國儲拍賣和小麥(飼料替代)上市的壓力下,玉米有調整的需要。時至8月,玉米進入成熟期,那么,收割的壓力又將疊加在其上。因此,這種調整往往會持續至9月份。
(3)9月份是個收割季節,也是17/18新年度開始。這是個關鍵性時期?囱矍,利空壓力最大,價格容易形成低點;看未來,新年度因產不足需,庫存繼續降低,庫消比也將再度回落。屆時,玉米是最佳買入時機,在冬季的需求旺季和春節前的備貨推動下,其漲勢將持續至來年的2-3月份。
一、現階段國內玉米市場的主要矛盾
1.當前市場主要供給端——國儲拍賣
截至4月底,東北三省收購新玉米破億噸。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收購玉米除了進入國家儲備倉庫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被深加工企業所收購。隨著收購補貼政策的到期(4月30日止),東北產區的收購意愿顯著降低;同時農戶存糧基本見底。
目前,市場供給的“主力軍”當屬“政策性拋儲”。
臨儲玉米的拍賣是從5月份開始,每周約400萬噸,拍賣將持續至9月(收割之時)。若是按最大量拍儲,那么,5個月時間可以提供有8000萬噸的臨儲玉米。可見,供給是相當充足的。
盡管5月25~26日兩天,國儲拍賣量提升至700萬噸,然而,拋儲不一定會將價格打壓下來,因為量和節奏是政府掌控的,拍賣原則是“保量穩價”。
從近期拍賣情況看,市場對拍儲熱情較高(成交率高),同時成交價較競拍價有較高的溢價。短期內,現貨價格較為堅挺。截至5月23日,錦州港(行情4.04 -2.18%,診股)二等以上水分14%的新玉米平艙價1730-1740元/噸,較5月2日上漲了90元/噸。近日報價呈沖高略有回落,因陳玉米開始流入港口。
然而,拍賣是將庫存轉化為市場供應的過程。后期來看,價格回落的可能性較大。原因有兩點,一是,儲備糧供應充足(有2億多噸庫存),二是,6月小麥(替代品)上市和9月新玉米上市。
可見,未來現貨市場將逐漸失去上漲動能,市場低點估計出現在9月秋收前后。
2. 2017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再度減少
中國農業突出問題是品種結構的不平衡,尤其是玉米龐大的庫存和過剩。
對此,我國農業部明確了“去庫存”的整體戰略。玉米供給側改革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市場使然。據悉,國家計劃在2016-2020年削減5000萬畝玉米種植。
2016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出現了13年來首次下降,從而奠定了供求關系逐步改善的基礎。
今年,玉米面積繼續調減。據中國農業部5月報告,17/18年度播種面積減少92萬公頃(1380萬畝),至3584萬公頃。同時,預計總產量2.13億噸,同比減少2.9%。由于玉米飼用及工業消費繼續增加,預計新年度玉米消費增435萬噸,消費量達2.15億噸。
另外,為了配合供給側改革,國家大力推動燃料乙醇能源戰略和深加工產品出口政策,以期更多地消耗玉米庫存。
從USDA提供的數據(表1)看,自2005年至2015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10年增長了27%。但從2016年出現了下降,下降了3.5%,達136萬公頃(2040萬畝);2017年又下降了4.7%,為176萬公頃(2638萬畝)。這一面積減少數據比我國農業部的要大,USDA數據最終將在6月30日公布。
最重要的是,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出現趨勢性逆轉,面積下降是由政府引導和市場合力的共同結果,也意味著玉米產量將呈現小幅下降,最終趨于穩定的格局。
與此對應,玉米需求則呈現剛性增長的格局,不斷增長的產消缺口將逐年消耗龐大的庫存。如此,這也奠定了今后玉米市場步入上升周期的堅實基礎。
二、中國玉米供求平衡表(5月USDA)解讀
1.從庫存/消費比趨向看未來
從數據看,15/16年度我國玉米庫存/消費比達到了最高,為50.93%。
隨后,16/17年度庫存/消費比出現了下降,為43.67%;并且,USDA預計:17/18年度庫存/消費比仍將繼續下滑,降至34.16%。
按照農產品(行情9.05 +4.02%,診股)規律,若是庫存/消費比出現峰值,并拐頭向下;那么,這是市場逆轉的重要信號,表明玉米市場將從熊市逐漸轉為牛市格局。
從USDA數年看,16/17年度期末庫存(今年8月底)將下滑到1.0131億噸。這個數據與中國農業部自己估算的庫存(2億多噸)相差甚大。但是,這并不妨礙市場判斷,因為最壞的過剩狀況已經過去,未來幾年庫存下降的趨勢是顯然的。
2.產量停滯和需求穩升是未來的主要矛盾
從玉米產量數據看,從13/14年度到17/18年度,在連續5個年度里,我國產量呈現增長停滯并略有下滑的狀態(5年均值為2.18億噸);其中,17/18年度的預估產量降至2.15億噸。
據我國農業部供給側改革的方向,未來幾年玉米播種面積不會擴展,減少部分將更多地種植大豆等國內缺口較大的農作物。也就是說,中國玉米產量進入平穩略降的周期中。
從玉米消費數據看,從05/06年度開始,直至17/18年度(共13年),除了15/16年度消費略降外(2015年3月份玉米大幅下跌),每年消費均處增長狀態,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機當中。
統計消費增幅數據(表2),可得出:年均消費增量為841萬噸,最近3年平均增幅為1200萬噸。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國玉米的消費,在這么多年當中,呈剛性增長;并且仍將繼續!
2.“去庫存”是未來幾年的主要特征
從歷史角度看,國內玉米有兩個重要峰值出現點,一個是在2008年7月,另一個在2011年2月;其對應的期末庫存分別為3939萬噸(庫/消比26.4%)、4942萬噸(庫/消比27.4%)。
由此看出,當庫存/消費比低于30%時,玉米市場會呈現緊張狀態,價格亦會大幅上漲。
從產消數據看,從16/17年度開始,第一次出現產不足需,缺口達1245萬噸,期末庫存降至10131萬噸;17/18年度產消缺口擴展到2300萬噸,期末庫存降至8129萬噸。若產量維持不變,年消費增幅按1200萬噸算,那么,2019年秋,庫存將下降至6929萬噸,庫/消比降至27.7%!
屆時,庫/消比低于30%的警界線,供求關系重現緊張,價格有望大幅回升,并重回歷史高價區。
三、中國玉米下游數據解讀
1.生豬存欄:有望步入回升周期
從下游來看,由于豬價持續下跌,生豬存欄量處于歷史低位。
從生豬存欄情況看,2011年秋時曾高達4.76億頭;經過長達6年的下跌,約在2017年初達到最低位,約3.56億頭,下降了25%!隨后,呈現企穩回升。4月份數據為3.61億頭。
從自繁自養生豬的養殖情況看,近一年時間,養殖利潤從高處回落,現所剩不多。5月12日這周,養殖利潤僅為270元/頭。
若是后期利潤改善,那么,生豬存欄將觸底回升,進入增長周期的可能性較大。如此,當生豬存欄數量重新回2011年高峰之時,那么,這部分飼料需求亦將增長同樣量級。
2.玉米淀粉:可作為白糖的替代品
玉米淀粉作為生產玉米糖漿的主要原料,其現貨價格與白糖價格,近兩年來出現顯著的背離現象。如下圖所示。這種情況不可能長期存在,因替代品淀粉用量的增加必將導致玉米消費的增加。
四、市場推測——上漲仍將在秋收之際
對于玉米長期走勢,我們的推測是:2017年底部構成后,市場將步入上升周期。
這主要是面積停滯,而需求逐年增長。每年擴展的產消缺口將不斷消耗庫存玉米。在不久的將來,當庫存/消費比下降到30%之下;那么,玉米將呈現顯著上漲,并重回歷史高價區。
對于今年及明年初而言,總體構筑底部的觀點不變。
按照歷史規律,市場6月份將再度調整,低點往往出現在9月(收割);隨后,因采購旺季和產消缺口導致價格上漲,并且漲勢會持續至明年2、3月份。
具體推斷的邏輯如下:
(1)4-5月份為北半球春播,同時,也處在消費淡季轉為旺季的過程中。此時,市場呈現調整、反彈的局面。當前,市場的供給基本仰賴國儲玉米的拍賣,現貨表現相對堅挺。
(2)6-8月份為玉米生長期,期間,CBOT玉米容易受到天氣影響而出現升水溢價。然而,國內冬小麥在6月上市,它的影響可能導致天氣炒作不佳,并在6月容易形成第二個峰值。隨后,在國儲拍賣和小麥(飼料替代)上市的壓力下,玉米有調整的需要。時至8月,玉米進入成熟期,那么,收割的壓力又將疊加在其上。因此,這種調整往往會持續至9月份。
(3)9月份是個收割季節,也是17/18新年度開始。這是個關鍵性時期?囱矍埃諌毫ψ畲,價格容易形成低點;看未來,新年度因產不足需,庫存繼續降低,庫消比也將再度回落。屆時,玉米是最佳買入時機,在冬季的需求旺季和春節前的備貨推動下,其漲勢將持續至來年的2-3月份。
本條資訊由糧油儀器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