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氏定氮儀助力大米生產企業品質轉型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糧食中蛋白質的含量多少不僅可以代表其品質高低,更是關系到食用者的人體健康和食用時的口感。大米便是如此,蛋白質就是對大米品質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在大米的生產的整個過程中,蛋白質不僅是決定水稻營養品質的重要指標,而且對大米的外觀品質、加工品質和食用品質等都有著較大的影響效應。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大米品質需求也越來越大了,一般口感較差或營養價值較低的大米很少會被消費者所選購。因此,消費者的這種大米品質追求也促使了許多大米生產加工企業在工作流程上的轉型,從利用產量換取經濟效益逐漸向品質賣點轉變。當然想要真正實現這點還是需要利用凱氏定氮儀,對影響大米品質的蛋白質含量進行層層把關的。
那么蛋白質含量會對大米品質有什么影響呢?凱氏定氮儀為什么能為大米生產加工企業層層把關呢?
要知道,大米中的蛋白質含量在谷物作物中屬于低值,但是米蛋白的賴氨基酸含量比其它一些糧食種子高,氨基酸組成配比也比較合理,在人體中的利用率比其它谷類都要優越,因此質量最好。而且米蛋白含量在大米組成中僅次于淀粉,其不僅是大米中的重要營養品質指標,更是對大米的一些相關品質也有較大的影響。而從食用方面講,通過凱氏定氮儀檢測分析出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大米,其米粒結構緊密,淀粉粒之間的空隙小,吸水速度慢,吸水少,大米蒸煮時間長,淀粉不能充分糊化因此,米飯粘性小,硬度大且具有較高的咀嚼性。所以大米的蛋白質含量得到保證便是大米品質的一份重要保障。要想滿足消費人群的需求,那么在生產和加工的過程中就必須通過凱氏定氮儀對大米蛋白質含量做好檢測分析,依據標準出廠上市。
其實在過去就已經有很多企業利用凱氏定氮法對大米蛋白質進行測定,來判定其品質了。但是過去的人工測定方式由于十分繁瑣,效率也比較低下而逐漸地滿足不了這個追求高效的時代。而凱氏定氮儀則不同,該儀器是建立在凱氏定氮法的理論基礎之上而研制的。其不僅繼承了凱氏定氮法的精確性,更將測定效率大大提升。工作人員利用該儀器對大米蛋白質進行測定分析可以變得十分的高效、便捷。